有关注酒圈的朋友应该都有了解到,此前中国酒业协会(CADA)发布通告,批准发布T/CBJ2305《白酒湿地产区》和T/CBJ2110《湿地白酒》团体标准。并表示,该标准自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。然后有不少酒友问我,这些是啥玩意儿?
标准规定,“白酒湿地产区”是指在距离湿地自然保护区界线10千米以内,采用传统固态法生产,产品具有产区典型风格特色的一个或多个白酒企业生产区域。
而“湿地白酒”,是指在白酒湿地产区内生产的,以有机粮谷为原料,以大曲、小曲为糖化发酵剂,采用固态发酵法工艺所得的基酒,经陈酿、勾调而成的,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,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。
这两项标准还挺琐碎的,以我多年观察洋酒市场的经验分析一下:
将“湿地白酒”的生产方式加上“有机原料”“固态发酵”“大曲/小曲发酵”“禁止添加食用酒精与芳香物质”“具有本区风味特质”等限制条件,应该是为了将低端白酒剔除出这个品类,只留精品。
将“白酒湿地产区”定义为“距离湿地自然保护区界线10千米以内的白酒生产区域”,除了自提身价,增加营销点之外,明显也是在为白酒品牌发展酒庄旅游业态铺路。(同时这也为酒企们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挑战,毕竟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不就后就要在武汉召开了,寻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任重道远。)
此外,两份标准还规定了对于产区的评价与测量方式,以及对白酒的分类,检测,分析,标签规范,运输与储存方式。不得不说,这么一规范,相当于在水很深的白酒产业中,划出了一块较为明确的“高地”,还真有点“单一麦芽威士忌“那味儿了。
但是规范化构想是一回事,能够实施到哪一步又是另一回事,毕竟中国酒业协会是相关企业自愿加入的行业性非营利组织。所以这份两标准,更多类似于行业内规约,而并非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,一经推出究竟有多少酒厂会参与执行,又能收获多少市场认可,目前还是个未知数。
记得去年初,日本洋酒酒造組合不也出了一篇行业准则,来规范日本威士忌的生产条件,限制“伪日威”的泛滥,要说取得了多少显著成效,也未见得。但无论如何,白酒作为我们中国的本土烈酒,有了更精细的产区划分与更明确的生产规范,总归是一件好事。
最后,对于“湿地白酒”这个概念,如果你有啥看法,也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讨论。